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位初中生写的文章,文章大意是,这个同学觉得自己已经上初三了,可是学习一般,他不打算上高中了。这位同学说,自己这个学习成绩就是勉强上了高中,估计将来也上不了什么好大学,可现在大学生就业形势很严峻,不少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所以自己还不如上个职业学校,将来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上什么职业学校好呢,这个同学说,他发现厨师这个职业收入还可以,也不大会失业,所以自己将来想上烹饪学校,将来当一个好厨师。
对于这个同学的这种思考和抉择,我是比较支持的。我从来就认为上职业学校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我们现在对待教育有一个误区,就是宁愿上一个差一点的大学,也不愿意上职业学校。我出身农村,老家的不少大人对待孩子的教育就持这种态度。他们认为上职业学校,将来出来还是“下苦人”,上了大学将来出来才能“吃轻省饭”。我这样一说,问题大家可能就都意识到了,我们的家长其所以轻视职业教育,是为了将来孩子“不吃苦”,而学生同样也是这样,希望将来能“享清闲”。其实这种想法是要不得的。
从观念上来看,这是轻视技术教育。西方学者把教育分为博雅教育和技术教育两种:博雅教育就是我们现在小学到大学的这种教育,技术教育就是职业教育。问题是国外人并不歧视职业教育,许多技术工人收入比公务员或大学教授都高,技术工人在人们心目中是体面的工作。我们中国知识分子在传统上有轻视体力劳动的思想。据说孔子就是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物。中国知识分子从来都是以“懒”的形象出现的,诸葛亮不是残疾人,可是老坐着类似轮椅的车子,为的就是凸显自己的知识分子身份。
鄙视体力劳动就不是一个好的思想意识,轻视职业教育同样也是不对的。其实世界上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是值得尊重的创造新生活的劳动,而且人也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没有谁说从事脑力劳动就比从事体力劳动高贵。
这位初三同学根据自己对社会现实和自身情况的分析,做出了自己的人生抉择。我认为他的这个抉择是理智的,也是严肃认真的。这个同学写的这篇文章很长,充分表述了自己的想法。这个同学的思考和抉择是应该得到父母及师长的理解和支持的。
我的一个朋友小孩上初三时,小孩表示想上电脑学校,将来从这方面发展。可是我的这位朋友一直想让孩子上大学,结果花钱让孩子上了高中,这孩子最终勉强上了一个不太好的大学的一个没有用的专业。大学毕业后,没事可做,最后又上电脑学校。你看这折腾不,五六年时间耽搁了,又花了不少冤枉钱。
我们许多家长和小孩只所以想上大学,并不是他们对大学教育有多么了解和热爱,而是出于一种虚荣心。在这个日益务实的时代,不要这种想法也罢!
评论